豬瘟疫情致東南亞多國豬肉供應短缺 全球豬肉貿易格局有新變化
瀏覽次數:次信息來源:山東九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發布時間:2019/11/25
豬瘟疫情已經波及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,為今年全球豬肉貿易格局帶來新變化。在疫情重災區之一的越南,出現了豬肉供應短缺的狀況,價格也是一路飆升,CNBC的葉文多對此情況做了詳細介紹。
CNBC 葉文多:豬瘟在東南亞地區已經呈現普遍性的蔓延。其中,越南是東南亞疫情**重的國家之一。在今年9月份,豬瘟已經蔓延至越南全部省份。截至11月中旬,越南因豬瘟死亡以及被宰殺銷毀的生豬總量已經達接近600萬,占該國生豬總量的比例接近10%。這直接帶來了越南國內的豬肉供應減少,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的數據,越南第四季度的豬肉缺口可能為20萬噸。
印度尼西亞的情況也不太樂觀,來自聯合國的信息顯示,在北蘇門答臘省的11個地區,有近5800頭生豬死亡。另外,生豬死亡報告還發現在該國的其它地區。此外,緬甸,菲律賓等多個東南亞國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疫情爆發。
這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豬肉價格的普遍性上漲。以越南為例,據路透社報道,越南豬肉平均價格與今年年初相比已經上漲70%,預計受豬肉價格上漲的帶動,越南11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還將進一步上漲0.8到1個百分點。一直以來越南都是東南亞地區的主要豬肉消費國,該國居民的蛋白質攝入中有70%來自于豬肉。
而豬瘟的爆發明顯改變全球豬肉貿易格局,原本可以自足并出口部分豬肉的越南出現豬肉短缺,需要繼續考慮用進口來穩定國內的豬肉價格,與此同時,一些未受豬瘟影響的豬肉產地的出口量則出現明顯上漲,今年上半年,歐盟豬肉出口量增長13%,巴西豬肉出口量增長25%。一些肉商也從中受益, 美國泰森食品公司股價今年開年至今的漲幅高達70%。
為了遏制豬瘟的進一步擴散,東南亞多國政府也在采取各種行動,其中,除了對疫情地區生豬進行銷毀外,建立健全應急和防范機制,加強農場的生物**性也是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。一些國家,比如老撾,還采取了更嚴格的控制措施,在疫情爆發后指定的紅色區域,嚴格控制豬肉和豬肉制品的流通,并禁止食用豬肉。這些行動有望度遏制疫情的進一步擴散。